close

行為瞄準

行銷的目標一直是往越來越高C/P值的方向走,高C/P值也等於花的錢都是在對的目標族群上面。過去由於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所做的一切無法被系統性的記錄下來,因此品牌只能依照非常粗略的輪廓來設定行銷對象。但由於現在很多的行為都在網路上完成,因此一步一腳印的世代來了,這個是會被系統性記錄下來的腳印,而不是過去只我們自己知道我們的腳步走了哪些路的狀況。

也因為這一切都會被系統性的紀錄下來,也因此品牌可蒐集到的資料更全面了。品牌可以透過你去過哪些部落格看過,以及你按過哪些粉絲團讚,來判斷你的行為以及你的興趣,而不是像過去一樣依照你的年齡,以及你的性別來你可能喜歡什麼,而是從你真正做過哪些事情,來從中出你的喜好。

 

現行流行的幾種行銷方式都採用了行為瞄準的模式來投放廣告給目標族群看到,包含大家都知道的臉書,部落格,也包含比較少人熟系的Retargeting(重定向)廣告。

臉書的廣告部分,由於臉書累積了我們個人非常多的資訊,以及我們曾走過的路的紀錄,因此自然而然的蒐集了我們過去的行為模式的資訊。

如臉書的廣告系統將行為模式的部分主要分為五類,當我們點進去每一項時,又再細分更精準的項目

FB ad page  

其中一個比較常接觸到的行為模式設定就是依照行動裝置,若是你是一個app,你可以選擇你要投放廣告到哪個OS上面,因此若是你的app只有上架到Apple app store的話,那這時候你的廣告就必須選擇針對iOS使用者來做投放。

 

再來是部落格與粉絲團的部分如何依照行為來描準。這裡所說的粉絲團指的是意見領袖的粉絲團。

意見領袖指的是在社群中這些有影響力的人,而他們累積了一群粉絲,並且可以依照粉絲的數量來區分人氣程度。

意見領袖所使用的社群發聲管道會建立在每個時期大部分的人最愛使用的平台上面,因此並不會有那種大家覺得當部落格越來越少人看了,那麼這群意見領袖就沒有影響力了,因為這群意見領袖的嗅覺靈敏,他們會很早就發現有哪些新的平台是受大家歡迎的,因而開始在那個新平台上建立起他們的發聲管道。

剛剛所說的是部落格的部分如何依照行為來描準,以下分為兩種方式:

曾經看過此部落格的人:由於昨天談到部落格通常鎖定在某個領域的知見的分享,因此若有固定在觀看某個部落格的人,就會有常常回來看這個部落格的行為模式。而這樣的行為模式就可以用來供廠商去投放內容式廣告,讓品牌商依照你會常回來這個地方蒐集資訊的這個行為來下精準的廣告。

在搜尋關鍵字時:輸入關鍵字去搜尋時也是一種行為,因此品牌商也會依據這個輸入關鍵字的行為來下廣告來給你看。而部落格在台灣有非常好的搜尋能見度,有的時候,部落格的能見度甚至比廠商自己的官網的能見度還來得高。因此當你搜尋某個關鍵字這樣的行為發生時,品牌商就可以依照這樣的行為來給你看到他的品牌。

Seachability  

以上的案例是當我輸入"飾品"的關鍵字時,就有很多篇部落格文在說各品牌的飾品

Retargeting(重定向)廣告就是依照你之前瀏覽過哪些網站,之後你若離開了這個網站,去了別的網站,這個網站上就會常出現你剛剛已經逛過的網站的廣告資訊。如,假設我今天逛過A品牌網站,之後我去別的網站,A品牌的廣告就會ㄧ直出現在我之後所逛的每一個網站,就像是被奪命連環追ㄧ樣,不論你去哪個網站,就會看到A品牌的廣告。我之前看過滿有趣的案例是,ㄧ個男生因為逛過一個內衣品牌的網站,後來這個內衣品牌的廣告就出現在他後來所去的每一個網站上面,因此若是你逛了ㄧ些怪怪的東西,若這個東西有做retargeting廣告的話,那旁邊的人就會知道你ㄧ定是剛剛逛了ㄧ些奇怪的東西。而Retargeting廣告的話就是很明顯的,依照你之前瀏覽過哪些網站的這個行為模式來鎖定你投放相關廣告。

 

由於我們的行為網路化,因此越來越多的腳印可以被系統性的紀錄下來,也因此廣告投放可以走向越來越精準的方向。

對於有些人來說,會不喜歡這樣子的發展狀況,但請你知道ㄧ件事,廣告的目的是為了告訴你有你可能會需要的東西存在,當品牌商可以透過分析你的行為來越來越了解你,這個時候,品牌商才能知道告訴你哪樣產品的資訊是你可能需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品唄!Pin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